4/26/2010

珍奧斯汀小說中的歷史 (下)

‧歷史月刊 2008/02/08

【文/楊志開(作者為長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)】

保衛英國

面對拿破崙入侵的威脅,英國自然致力於「制海、反登陸」,以及「決戰境外」的戰略(拿破崙曾異想天開擬以熱氣球搭載法軍飛渡英吉利海峽,果真如此,英軍防禦自須再加上「制空」及「反空降」兩道),陸軍在任一項所能扛起的責任都相當有限。

大體而言,英國紳士並非高唱從軍樂的族群,即使前方吃緊,達西仍雇用「兩、三個法國廚師」(貝尼特太太的合理推測),國會則從有史以來對開徵軍費很少給過好臉色。負起「反登陸」重
任的是以志願兵組成的民團,一年僅訓練28天,戰力可想而知。至於其軍官,似乎對參加飲宴、舞會等社交活動,比精實戰力訓練有興趣地多。

《愛瑪》一書中的威斯頓(Weston)先生,早年就因擔任民團軍官而得以結識並進而娶走富家女。《傲慢與偏見》中的威肯(George Wickham)也作此打算,終因債臺高築與伊莉莎白的么妹狼狽私奔,還有賴其死對頭達西為其善後,包括為他「購得」正規陸軍軍官的職位在內。正規陸軍的規模一向不大,即使在拿破崙戰事的高潮,也不過30萬人,戰事稍稍平息,往往裁到不足10萬。軍官固然大抵出身良好,充員兵的素質只能以悽慘兩字形容,威靈頓公爵就曾大罵他麾下的士兵是「世間的人渣」。

這支人力物力均極有限的武力,在殖民地對付沒有槍砲的土著或爭奪地盤,也許還沒什麼問題,但沒有人認為可以拿來獨力對抗拿破崙的百戰雄師,因此戰爭的重擔十之八九落在海軍肩上。

在《理性與感性》中愛琳娜(Elinor Dashwood)與瑪麗安(Marianne)的母親勸愛德華從事專門職業,會比較快樂一點。愛德華答稱他一直喜歡當牧師,可是家人覺得不夠「炫」,推薦陸軍,可是陸軍對他來說實在太炫了,他對法律也沒興趣,至於海軍,在他想到這個選擇時,就已經超齡了。

不像陸軍,皇家海軍軍官的職位是不能用錢買的,畢竟,一艘戰艦的投資如此巨大,航海術也不是一年半載可以養成,只有夠年輕的人才能從頭學起。奧斯汀六個兄弟中就有兩個12歲進海軍官校,15歲上船,最終升到將軍(admiral),因此奧斯汀本人對海軍圈子並不陌生。

在《勸導》中羅素夫人(Lady Russell)勸阻安(Anne Elliot)接受孑然一身的Wentworth上校的追求,可是溫渥斯卻自信滿滿,因他即將指揮一艘戰艦,也就等於即將「發財」。戰時凡擄獲敵船一艘,艦長獨得其價值的四分之一,其餘軍官依階級由上向下遞減,連普通水手及艦上的陸戰隊士兵也可共享四分之一。

溫渥斯上校不是以戰績輝煌形容他的第二艘戰艦「勒空你亞」(Laconia)號,而是「賺錢超快速」。當艾略特爵士終於首肯他與安的婚姻時,他的身價已是兩萬五千鎊。在真實生活中,奧斯汀的兄弟法蘭克(Frank)因聖多明哥一役所得而得以結婚,查爾斯(Charles)則將他第一次獲得的獎金購買寶玉十字架送給兩個姊姊,此一幕在《曼斯菲德莊園》中,則轉換成芬妮(Fanny Price)的哥哥威廉送她購自西西里的琥珀十字架。

英國既無力也無須在陸地上與大陸強國一較短長,遂專心發展海軍,而「官兵分紅制」則大大提高了皇家海軍的戰鬥效率,降低其「本益比」。試舉1805年(也就是納爾遜在特拉法加〔Trafalgar〕大破法國、西班牙聯合艦隊之年)的一張真實招兵海報為例,海報一開頭喊一聲「天佑吾王」,就馬上進入正題,「朋友們,裝載著金銀財寶的西班牙大船……正準備駛往歐洲,它們停在維羅港(Portovelo)只有幾天,這樣的機會不會再有」,接著是斗大的字體,「飛快的佩樂思(Pallas)號,(裝備)36門砲,停在普里茅斯(Plymouth)」,底下兩行小字說明「是新銳的巡防艦,為此量身打造,準備好要出征,只待更多的好手加入」,再往下又是大字體亮出艦長名號,「艦長卡克倫勳爵(Lord Cochrane)」,底下括弧內較小字體,「並沒有如報導所說的在阿拉伯(海域)淹死」,接著勸「你越早上船越好……」。倒楣的西班牙寶船果然在亞速群島(Azores)附近被攔了四艘,「飛快的佩樂思」也從此以「金光閃閃的佩樂思」聞名。

強大的海軍不只讓拿破崙對英國本土無可奈何,也保障擴張不止的海外貿易,其中包括產自中國而風靡全英的茶葉。但在奧斯汀的時代,並沒有今天所謂的「下午茶」或「高茶」(high tea)的存在,飲茶的時機僅在早餐及晚餐。

當時甚至沒有現在一般人認知的午餐,由於早餐的時間較現代晚,遂以各式冷食當作晚餐前的營養補充。在達西的家中,賓客吃到的是冷肉、糕點、及時鮮水果,在安的妹妹家中,則只見後者吃點冷肉。晚餐是一天中的大事,豪門宴客常不只一桌菜,而有第二桌,最後另有一桌甜點。女主人接著在適當時機起身,帶領其他女眷及女賓退到客廳,留下男士們繼續飲酒交談。約一小時後男士們也回到客廳,此時才是飲茶(有時也兼飲咖啡)的開始。由於奧斯汀無從想像男士們私下談話的內容,因此在她書中無女性在場的交談絕無僅有。


馬戛爾尼與中國

據統計,英國在1785年從中國進口價值1500萬英鎊的茶葉,英國海關課以百分之百的關稅,因此茶葉貿易已成其財經體系一個重要的因素。家庭中,昂貴的茶葉由女主人上鎖保管,僕人也碰不得。但十幾年前在北美殖民地,茶葉稅卻成為獨立戰爭的導火線,最後造成同一民族在北大西洋兩岸「一邊一國」,可是始料未及。而當東印度公司蒐羅不到足夠的白銀來購買中國的茶葉時,乃開始大量種植鴉片,將之推銷到吸食者日增的中國以平衡貿易,而終導致英國歷史上最不名譽、最荒唐的鴉片戰爭。很難想像今天人手一杯的單純飲料曾在歷史上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。

英國在北美以及下兩個世紀在愛爾蘭政策的失敗,背後原因很多,但其中之一就是利重於義。這種死要錢的心態在《曼斯菲德莊園》與《勸導》中可看出端倪,柏爾川爵士的收入可能有一大半來自西印度群島中安提瓜(Antigua)的農場,這種農場完全倚賴黑奴的勞力,當芬妮不識相地談到這個話題時,全場一片死寂,顯然這跟販賣鴉片一樣,只能做不能說。

而被當成「金雞母」的海軍,在拿破崙垮台後,則主動或被動地當起維護英國商業利益的工具,一直到帝國主義成為明日黃花。事實上,成功的政策豈恃武力,伊莉莎白一世最大的成就不是趕走無敵艦隊,而是以大事小,安排蘇格蘭的詹姆士六世繼位成為英格蘭的詹姆士一世,不費一兵一彈完成大不列顛的統一。蘇格蘭就此被套牢至今,主張獨立的人士一直想不出震撼人心的理由。

在《曼斯菲德莊園》中艾德蒙進入芬妮的房間,探詢她對他與克勞馥小姐演對手戲的「意見」,要離去時邊翻桌上的一本書邊說:「我不再打擾妳了……我想妳正要出遊中國,馬戛爾尼勳爵(Lord Macartney)進展如何?……」

比起約40年後,林則徐欽差廣東,恓恓惶惶到處蒐集「夷情」,英國讀者幸運多了,安坐家中就能閱讀馬戛爾尼(今人多音譯麥卡尼,如披頭四成員之一)大爆其中國行的內幕。身為喬治三世的特派全權大使,馬戛爾尼到了中國卻被改成「貢使」,所帶600件「貢品」需90部馬車,40部手推車,共兩百匹馬及三千名「苦力」來運載,其中包括自鳴鐘、樂器、地球儀、望遠鏡、精美馬車、船舶模型、新式槍械火砲等物,王公大臣卻都無動於衷。一擦即燃的火柴倒令他們嘖嘖稱奇,還有另人意外的是,威基伍德(Wedgwood)瓷器竟也得到「滿大人」們的讚賞。使節團還帶來一個熱氣球及其駕駛,滿朝文武竟無一人提議讓它升上去,那些軍機大臣、將軍、提督,竟連登高望遠的好奇心都沒有。

馬戛爾尼一行經過一番禮節的折衝,終於在熱河得到乾隆皇帝的接見(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初十,或1793年9月14日,奧斯汀18歲之年),所請求的加開通商港口及派遣大使駐京等無一獲准,最後只得空手離開,倒是見識了不少中國的內幕。馬戛爾尼之行的失敗不代表乾隆鎖國政策的成功,此後中西交通的不幸歷史自是盡人皆知。

乾隆的關起門來當皇帝,是世界上任何獨裁專制政體,面臨一個強勢的開放社會時的本能反應。開放社會的百無禁忌勢將激烈衝擊封閉政體的統治基礎,這個基礎雖以各種不同的面貌出現,可以是君權神聖,父權神話,宗教教條,獨尊的主義,專政的政黨,或族群間矛盾,但承受不起自由的交流與比較則無二致。在乾隆「盛世」,必須屢興文字獄,查禁銷毀書籍來鞏固其政權,今天許多國家則封鎖網際網路以阻絕不利的資訊。已經距奧斯汀的時代兩百年了,「將一切攤開」的新聞事業,似乎仍是世上許多國家遙不可及的夢想。

奧斯汀的小說出版迄今,持續受到讀者的歡迎與討論,電影、電視等新媒體的興起更使她的作品家喻戶曉。以最受歡迎的《傲慢與偏見》為例,除了兩部電影,英國廣播公司已五度將它搬上螢幕。最近的(1995年)一齣,風行至今不衰,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一幕讓《新聞週刊》評論道:「在他身著溼答答的襯衫(因剛從池塘游泳上岸,此原書所無)大步走下翩柏麗(Pemberley,達西的莊園)修整的草坪(因而與伊莉莎白尷尬重逢)以前,柯林佛斯(Colin Firth,飾演達西)在英國境外尚無藉藉名,現在只要提到他的名字,就會讓從斯德哥爾摩到雪梨的家庭主婦長太息。」

有些評論家認為奧斯汀作品的受歡迎,是因為讀者厭倦了現代人(特別是政治人物)的粗鄙不文,對曩昔社會的溫文優雅有一新耳目之感。沒有色情暴力,不走偏鋒,也不用特效,奧斯汀在去世近兩百年後似乎風頭愈健,這大概是對一個作家的最佳禮讚。

【本文摘自歷史月刊241期】

沒有留言: